信息动态
通知公告
实验室新闻
科研动态
风采展示
学术活动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信息动态 > 科研动态
我室在在渤海浪流模型应用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22-11-30 | 编辑: | 【  】【打印】【关闭

   渤海作为我国最北部的半封闭内陆海,地理位置和环境都比较特殊,平均水深较浅,是我国生态上最脆弱的海区之一,也是我国最易受到寒潮天气影响的海区。环渤海地区已成为我国主要的经济区之一,沿岸有多个重要港口,经济与人类活动密集,对环渤海的水动力及波浪动力过程的研究是认知海岸带环境过程与生态效应的基础。为此,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毛淼华研究员团队基于水动力及波浪模型,运用数据观测及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了相应研究。 

  虽然跨等深线水交换对近岸水动力与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有重要影响,但是有关其驱动机理的研究较少,尤其是在半封闭的浅水系统。团队利用水动力模型FVCOMFinite Volume Community Ocean Model)模拟了1998-2019年渤海非结冰期跨10米和20米等深线水交换(图1)。研究发现:(1)跨等深线通量在夏季最强、秋季最弱,并呈现表层离岸、底层向岸的输运特点;(2)渤海湾和辽东湾的净通量比莱州湾大一个数量级;前者的温度梯度驱动的跨等深线体积输送在夏季最为突出,而后者跨10米等深线的体积输送由黄河浮力通量所产生的盐度梯度引起;(3)跨10米等深线上层通量主要由风致平流引起,而跨20米等深线次表层通量主要受斜压梯度力影响。   

  1:1998年至2019年,渤海及渤海三个海湾内跨(a)10米等深线及(b)20米等深线的水平平均通量的季节变化。2019年渤海三个海湾内跨(c)10米等深线及(d)20米等深线的水平平均通量和标准误差(水平误差条)在不同风场和斜压梯度条件下的季节变化。 

  在海浪研究方面,团队利用第三代海浪模型SWANSimulating Waves Nearshore)模拟了渤海海浪对两个典型寒潮过程(2014年西北风和2015年东北风)的响应(图2)。研究发现:(1)海浪在产生与发展过程中,各海区的波浪谱均由风浪主导;(2)海浪在耗散过程中,白帽作用在渤海深水区占主导,而底摩擦耗散在5-10米水深区域逐渐成为主导;(3)深度诱导破碎引起的海浪耗散主要集中在南部近岸的一条狭长区域;随着底部坡度变平以及底坡宽度增加,深度诱导的耗散有减小趋势。 

  

  渤海寒潮过程中有效波高峰值时刻(a)各海区一维波谱;(b)二维波谱及风向波向;(c)白浪耗散、底摩擦耗散及深度诱导耗散占主导的空间量化;(d)渤海湾及莱州湾近岸白浪耗散、底摩擦耗散及深度诱导耗散的空间变化。 

      上述研究可以加深对浅水系统近岸水交换机制及海浪动力过程的理解,进而为研究近岸动力环境、物质输移与通量计算、海岸工程等提供理论支撑,具有重要的学术与应用价值。本研究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科院BRJH项目、烟台海岸带研究所自主部署项目和烟台市双百计划的支持。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牟丽颖(硕士研究生)和彭婕(博士研究生)分别为两篇论文的第一作者。
      论文信息:

Mou, L., Niu, Q.*, & Xia, M. (2022). The roles of wind and baroclinic processes in cross-isobath water exchange within the Bohai Sea. Estuarine, Coastal and Shelf Science, 274, 107944. https://doi.org/10.1016/j.ecss.2022.107944.

Peng, J., Mao, M.*, & Xia, M. (2023). Dynamics of wave generation and dissipation processes during cold wave events in the Bohai Sea. Estuarine, Coastal and Shelf Science, 280, 108161.https://doi.org/10.1016/j.ecss.2022.108161.


版权所有:中国科学院海岸带环境过程与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烟台海岸带研究所)

备案序号:鲁ICP备10010756号-1  烟公网安备37060202000025号

电话:0535-2109136 传真:0535-2109000 邮编:264003